昨天在 Fliper 的講座玩得超開心!
好久沒有跟這麼多人講話了,大家的反應好熱情,好像有人努力在寫筆記、有人在翻閱紅配綠的時候哭了的樣子(還很多人說要去荒花買紅配綠 ;__; 你們不可以騙我喔),講到性別教育的時候也有人在底下偷笑或爆笑,真的謝謝大家喜歡,覺得能量爆滿!!
昨天電腦半路當機,簡報後半段有很多想講的東西沒有講到,但我覺得現在打出來也不遲。
從去年開始做小誌刊物,一開始就是抱持著推廣的心態而已,沒有想要盈利的意思,從免費發放流行刊物1到紅配綠助印活動,當時基本上沒有從中獲利,因為擔心當推廣的初心兌換成現金,一切都會變質。其中不知道被問過多少次「你確定嗎?」也看到不少例子是剛開始一頭熱的去做,最後卻因為沒錢所以收手,或是因為不想要藉此盈利而決定不做了。我自己的想法在這一年間也改變許多,會開始思考如果再不獲利的話,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在準備這次講座內容的時候看到某篇文章內提出的疑問:「小誌能走到多遠?小誌有未來嗎?」這個問題簡單卻又尖銳,而且大概沒有答案。作為一種較為小眾、與所謂的主流觀念相對的創作形式,小誌在台灣到底有沒有未來?
似乎許多結論都導向,沒有錢和附加價值的東西,是無法長久的。大概是心中的答案已經很明顯,於是今年初在濕地的個展我開始販售刊物和周邊,之後也參加了幾場小誌市集活動,開始以營利為其中一個目標。我想認真的做這件事,不是只是當成興趣而已,但我也不想高價販售,那樣會提高推廣議題的門檻,所以所有的刊物定價都算低,以大家掏錢不會猶豫太久為重。當然也有想過這種定價會不會拉低市場行情,讓大眾認為小誌就該這麼便宜,所以也要特別強調這是我個人的想法和定價而已,很多創作者花心思在印刷,且印量少、成本高,那麼定價高我也覺得非常合理。
在我看來藝術創作本來就不該有主流或不主流之分,真要說的話主流與否就只有受眾多寡的問題,從受眾這點看來小誌的確完全比不上藝術書或童書繪本等等。那我們這些創作者或獨立出版單位就一定得從小誌和藝術書當中二選一嗎?難道沒有其他選項了嗎?藝術書很好,但小誌沒辦法獨立存在嗎?這個問題一度讓我非常焦慮,尤其看著用心在推廣小誌的單位因為沒有獲利而考慮收手的時候。這一年多來我受到超多人的幫助,每個幫助我的人我都像刻在心臟上那樣記著,在我沒有任何資源的時候是他們的支援才讓我能繼續做下去,儘管我的存在似乎沒有幫助他們取得更多資源。
幾次小誌市集擺攤經驗加上年初的小誌個展和這次的講座,其實我覺得小誌是有市場的,觀眾眼裡的熱情不會騙人。雖然很多時候大環境讓人沮喪,我們的受眾真的不大,但不代表沒有變大的可能,至少我想這樣相信。
至於抱怨獨立書店不給拍照或不給用手機記資料的人,或在逛了兩三個小時後決定什麼也不帶走而離開書店的人,我想相信他們不是因為不喜歡小誌所以才不買(那到底是什麼理由我也不想猜測),但他們大概沒有意識到這個環境是用多少熱情堆積而成的。很多時候創作者、獨立書店經營者在做這件事的理由也就只有熱情了,窮到只剩熱情這種老派的話就是在說這樣的狀態。你當然可以繼續抱怨書店的存在就該如圖書館那般寬容,但你也可以盡一點力讓創作者和書店不會消失,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消費。自己擺過幾次攤就知道,有人購買自己擺出來的東西就是最快樂的事。
我無法預知我個人的未來,當然也想不透小誌究竟能走得多遠,但至少對這個環境最基本的好就是:把你喜歡的小誌買下來!